2014/03/31

世局解碼:土耳其

土耳其民主光環褪色
整頓傳媒網絡 總理被批專制

【明報專訊】土耳其國內政治動盪逐漸蠶食其作為中東楷模的民主光環。總理埃爾多安過去一年專制傾向愈見明顯,其家人與親信涉貪案件爆發後,更接連向制衡政府的力量開刀,司法、警務、傳媒以至網絡都成為其整頓或炮轟對象,最近更封殺社交網站TwitterYouTube。土耳其學者向本報指出,埃氏專制萌芽,與該國政治制度中權力制衡不足及反對派積弱、強人話事的政治文化有關。

土耳其昨舉行地方選舉,5200多萬名選民選出新一屆的市長及地方議會議員,形同對埃爾多安政府的公投,並為8月的首次總統直選、明年6月國會選舉的選戰揭開序幕,牽動政治走向。埃氏受限黨章,明年無法角逐連任總理,故他尋求修憲,改行美式總統制增總統實權。當地專家稱,埃氏8月會否出選總統,取決於AKP在地方選戰能否保住上屆的近五成得票率。(法新社)

 「我們會消滅Twitter。我不在乎國際社會怎樣說,他們會看到土耳其的力量。」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不滿Twitter流傳政府涉貪錄音,本月20日突然發難,封殺這個在土國有近千萬用戶的社交網站,激起國內外反彈。他聲言Twitter「偏頗」,縱容網民對政府高層「人格刺殺」,上周四(27日)他再以泄露國安會議錄音為由封殺YouTube

支持者撐禁令「權宜之計」

埃氏封殺Twitter之舉引來與其屬同一政黨的總統居爾(Abdullah Gl)罕有公開反對。本報接觸的土耳其人對此看法不一。圖爾汗(Mehmet Turhan)說:「這看起來就像獨裁政權,會減低我們國家的民主的可信度。」耶爾德茲奧盧(Seyit Esref Yildizoglu)則形容這是過時招數,「Twitter是穆巴拉克(埃及)和卡扎菲(利比亞)等獨裁者才禁制的」。

不願透露姓氏的穆罕默德(Mehmet)和布明(Bumin)則支持埃爾多安。前者指摘許多人「有假(Twitter)戶口並用來做壞事」,表明不相信埃氏貪污。後者則認為禁令只是阻止虛假流言的權宜之計,會在地方選舉後取消。

鐵腕清場 惹來朝野反彈

阿拉伯之春後,土耳其一度被西方推崇為伊斯蘭民主楷模,可供突尼斯和埃及等剛推翻獨裁者的國家借鑑,但去年兩宗爭議事件既令埃氏聲望受創,也令土國民主的前景受關注:去年5月的佔領加濟公園和塔克西姆廣場運動,演變成埃氏任內最大規模的示威,埃氏鐵腕清場致多人死傷,惹來朝野強烈反彈:去年12月起爆發的政府涉貪醜聞,火頭燒至埃氏親子,埃氏卻清洗負責調查執法的警隊和司法檢控部門高層,又指摘流亡教士居倫(Fethullah Glen)操縱這些部門奪權,並修例加強政府插手遴選法官和檢察官。司法獨立是民主制度裏的權力制衡要素,埃氏的行徑令其備受抨擊。

打壓異見 囚記者全球最多

網上近月持續傳出聲稱是親埃氏政商權貴對話的電話錄音,上月延燒至埃爾多安本人。其中一段錄音聲稱是埃氏父子在內閣高官涉貪兒子被捕當日商討如何轉移家中現金。埃氏隨即向散布錄音的社交媒體宣戰,強推提升網絡監控的法律。他對傳媒的控制更令人憂慮,土耳其新聞自由紀錄一向欠佳,近年更變本加厲,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統計顯示,該國連續兩年壓過伊朗和中國等,成為全球囚禁記者最多的國家。其中一段網上流傳錄音顯示,埃氏曾聯絡電視台高層,阻撓直播反對派抨擊政府言論,埃氏後來承認曾如此做,成為他涉嫌干預傳媒的證據。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明報 國際版 2014-3-31)

2 則留言:

  1. 強人政治遺蔭 忽視程序正當

    【明報專訊】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及發展黨(AKP)2002年上台(埃氏因坐「政治監」翌年才任總理)後,被視為民主制度是否適用伊斯蘭社會的測試指標。土耳其政治觀察家指出,該國民主路面對的重大挑戰是能否擺脫對選票為王的迷信,更全面解讀民主合法性。

    經濟好贏民心反對派積弱難制衡

    AKP自2002年首次參加大選後,得票一次比一次高,對上一屆(2011年)更逼近五成。經濟高速增長,民眾生活質素改善,是埃爾多安贏民心的關鍵,其支持者布明向本報描述,童年時父親薪金幾乎不夠一家糊口,AKP上台後「幾年內所有事突然變得愈來愈好」。他認為,那些30歲以上民眾能夠對比AKP上台前後的經濟表現,反對派無力搶奪這些票源,年輕一代則未經歷過苦日子,且愛在社交網絡表達不滿,成為反對派長遠拉攏對象。

    對埃氏不滿的圖爾汗和耶爾德茲奧盧則認為,選戰連番得利是埃氏變專制的原因,「他開始以為可以為所欲為」。

    伊斯坦布爾城市大學現代土耳其研究中心總監吉茲蕾(Umit Cizre)亦表示,埃爾多安並非贏在其保守政治理念,而是民眾滿足於社會財富福利分配相對改善,「屈服於資本主義的物質喜悅」。

    吉茲蕾向本報指出,土耳其民主的最核心問題是制度上缺乏權力制衡,反對派積弱意味埃氏不受黨外掣肘,傳統政治文化則令他無懼黨內約束。吉茲蕾形容,土國政黨領袖一向不受黨架構限制,沒有政治派系可挑戰其意願和行動,「AKP高層對領袖(埃氏)的『保守-道德主義-專制』轉向的沉默以至似乎合謀,實際上是黨內民主的完全缺失」。

    政客抱機會主義視民主為手段

    現代土耳其建基於國父凱末爾的軍事強人統治,吉茲蕾認為,1982年政變後沿用至今的憲法,為軍方預留插手空間,也令行政部門在決策過程中欠缺「直接的立法角色」作民主制衡。但她強調政客亦有責任,她指出,該國多數「中間主義」政治人物的共通點是對民主抱持「機會主義或務實主義」,在野時高呼民主,強勢上台後卻轉求鞏固權力。

    伊斯坦布爾智庫Edam主席于爾根(Sinan Ulgen)指出,土耳其近期動盪的根源是埃氏漠視程序合法性。于爾根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埃氏以物質為評判民主合法性的標準,但落實法治、決策透明、維護媒體自由及在制定政策過程中保證民眾參與等程序正當性與民主其他支柱同等重要,並且是自由民主政體與非民主政體的本質區別所在。

    回覆刪除
  2. 盟友變眼中釘 向司法警隊開刀

    【明報專訊】埃爾多安向司法和警察部門開刀,背後潛藏其與自我放逐美國多年的宗教領袖居倫之間的政爭。他日漸高調炮轟居倫搞「平衡國家」,又點名挑戰對方回國搞政黨「決一勝負」,日前更指控居倫在政府內部搞「間諜圈」。

    斥宗教領袖搞「平衡國家」

    埃爾多安與居倫曾是政治盟友,土耳其政治評論員阿克約爾(MustafaAkyol)在政治網站Al-Monitor撰文,形容居倫早於1970年代便在司法和警察部門秘密培養勢力,AKP上台後成為埃氏反制軍方的天然盟友,但在軍方徹底落敗(多名退休軍方高層幾年前被指政變遭收監)後,兩人逐漸反目。

    二人不和去年底浮面,先有埃氏陸續關閉居倫在境內開設的學校,後有政府涉貪風暴颳起。埃氏如今全力反撲,指摘居倫企圖操控司法和警察部門奪權,又炮轟居倫黨羽在社交網絡泄密造謠。一向低調的居倫被動接招,狠批埃氏政府比昔年軍政府「壞上十倍」,但堅稱自己無意干政。

    學者指居倫投機無意相爭

    土耳其學者吉茲蕾向本報指出,居倫在與AKP合流期間,同時在全球創辦西式學府,建立起跨邊界的「龐大帝國」,國際影響力甚大,但她認為,居倫目前只是在致力維繫過往收穫和作政治投機,並非有心挑戰埃氏地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