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9

《城市磁場》

書名:《城市磁場》(Magnetic Fields of Cities)
作者:陳家毅
出版:積木文化(2008)

如果用一個主題來概括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是「城市美學」吧。書中探討的城市大多經歷著「重新發展」的瓶頸。

像香港,像伊斯坦堡,像倫敦,像新加坡。

以香港為例,可以這樣說,今時今日的香港是一個「已發展城市」。與八十年代經濟初次騰飛時的城市景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可以想像,香港在八十年代初最多只能稱為「發展中城市」。是八十年代的急速發展,令香港的經濟模式從製造業主導變成以服務業主導。至九十年代起,金融業在香港經濟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千禧過後,香港重新發展,更開始變得愈來愈奢華。沙田新城市廣場彷彿曾經整容,連小弟家住的新達廣場(完全是小商場格局)都要換上新裝。甚麼「元素」、「巨盒」、「上下午」亦相繼崛起,好不熱鬧。只是,它們都是無根的(placeless)的建築,放在任何一個大城市都可以。

結果,商業利益不斷凌駕一切,豪華商場咄咄逼人,彷彿要把原有本土文化踢出香港。愈來愈多placeless的建築取代原有的香港特色建築。例子一大堆,像那浮誇的體育城即將取代原有波鞋街,囍l帖街亦將被所謂的「現代」建築取代。下一個受害者將會是中區警署,政府準備有外邊加上竹棚形燈飾,製造更多的光污染。

全球重商主義(Global Mercantilism)就像龍捲風,席捲世界每一個主要城市。門庭破落已久的伊斯坦堡正經歷城市外貌革新,呈現中興景象。杜拜更轟然崛起,全城幾乎遍布無根的建築,也許部份建築的設計具伊斯蘭特色,但不代表是杜拜特色。如果建築只帶有伊斯蘭風格,仍然是無根的,因為它們完全可以融入其他伊斯蘭城市,無法區別杜拜與其他伊斯蘭城市的分野。正如作者所說,杜拜是「金錢堆砌出來的海市蜃樓」,根本難以稱得上有甚麼特色。

這股風暴下,我們還有一些滄海遺珠,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這方面,我們必須敬佩審美眼光極高,又懂得保留傳統文化的日本人。即使是商業化得厲害的東京,都保留著大量別緻的古舊建築。更厲害的當然還有京都等漂亮都市,書中提及的例子是福岡和高松。

跟日本比,香港真是差得太遠了,簡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