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4

日本專家系列:軍事篇

曾獲安倍起用專家:華不敢碰美「逆鱗」

【明報專訊】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小川和久曾聲言,若「尖閣諸島」(釣魚島)受到中國「軍事威脅」,日本就應在島上部署陸上自隊衛作監視,他又主張美日在釣島聯合軍演。對於中國近月頻密派海監船往釣島海域維權,他向本報聲言,由於有美日安保同盟,中方「不敢觸碰美國的『逆鱗』」。



小川和久在安倍晉三首度上台時,曾獲邀加入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他又曾與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等合著《日本還是可以說不》。本報記者上月獲日本外務省邀請赴日採訪,小川是其中一名受訪者。對於安倍年初召開專家會議,研究修改憲法解釋,為日本將來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鋪路一事,小川表示,隨美國因財政問題削減軍事預算,美國會寄望日本未來在周邊地區安全上作出「更多貢獻」。

小川和久聲稱,日本一直以來的講法,是日方擁有但不行使集體自衛權,但這其實是「非常奇怪」的。記者問他,即使日本沒有集體自衛權,對防衛又有何影響時,小川未有正面回應,只強調世上許多國家都可以擁有集體自衛權,只是由於美國二戰後一度佔領日本的歷史原因,令這「奇怪」情延續至今。

稱集體自衛權非特別針對

記者問他,中國作為東亞地區唯一具有足夠軍事實力與日本抗衡的國家,日本尋求行使集體自衛權,是否有針對中國的意味時,小川回應稱,安倍政府追求行使集體自衛權,「不是要針對特定國家」,而是安倍本人一直希望實現的政治主張。

解放軍上將劉源上月表示,打仗只能是最後一,中日應用智慧來解決分歧,「犯不用人類最極端、最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小川認為,這言論也反映了習近平的看法。他認為,中國多次派出海監船往釣島,是為了測試日本反應,並向世界發出自己主張(即擁有釣島主權),但他聲言,中方明白美日有安保條約,「不敢走到觸碰美國『逆鱗』(即引發美國激烈反應)的地步」。(逆鱗指龍喉下倒生的鱗片。語出韓非子〈說難〉:「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航母難制勝 衛星才關鍵

中國發展航母,備受國際關注,但小川和久表示,航母並非他乃至很多美國專家判斷中國海軍實力會否出現質變的標準。他解釋,通訊及數據傳送才是現代戰爭的關鍵所在,目前美國有逾30個軍事偵察衛星,對比下中國只有兩個,實力瞠乎其後。他估計中國的軍事衛星數量要在提升到20個以上才有足夠效果,否則即使有再新型的戰艦或航母,也難以在真正戰場上發揮最大作用。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明報 國際版 2013-4-24)

2013/04/22

日本專家系列:外交篇


專訪親信:安倍是同代「最務實」從政者

【明報專訊】安倍晉三回鍋重任日本首相,不少傳媒都關注其右翼傾向,《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經濟學人》等都用上「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一詞形容他。但與安倍家族淵源甚厚的日本佳能戰略研究所研究總監宮家邦彥堅稱,安倍是自己見過「同代人中最務實的從政者」,去年大選期間的右翼姿態只是競選需要,上台後已經回復務實。



曾任安倍父親秘書

現兼任京都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的宮家邦彥,早年曾任安倍晉三父親、外相安倍晉太郎的秘書,年輕時便與安倍認識,後來延續外交官之路,2000年起在中國逗留4年,任日本駐華公使,負責文化及新聞事務。2006年安倍初任首相時,曾任命宮家為首相官邸聯絡協調官。本報記者上月獲日本外務省邀請赴日採訪,宮家邦彥是其中一位受訪者。

問及安倍晉三是否民族主義者時,宮家向記者聲言﹕「在我認識之中,安倍晉三是同代中最務實的政治家。」他認為東亞各地都有民族主義政治家,典型例子包括韓國的金大中和日本的小泉純一郎等,但強調與小泉不同,安倍「非常務實」。

「處理中韓爭議很克制」

宮家稱,安倍作為政治家,首要是維護國家利益,即使放棄個人政治主張也在所不惜。他表示,選戰和治國是兩回事,前者可以說得激烈,但後者就要理性。他舉出兩個例子,嘗試支持其看法:首先在中日關係上,他揚言安倍反覆強調要透過對話改善兩國關係,「這表述與競選時講法很不一樣」,而在火控雷達事件上,「日方表現也很克制」;他又聲稱,在同樣有領土主權爭議的日韓關係上,安倍的言論「很克制」,覺得這反映安倍現實。

記者反問,對中國政府來說,若日方堅拒承認兩國存在領土問題,中方根本不可能接受對話選項,而在韓國問題上,安倍政府派出官員參加「竹島日」活動,大大激怒首爾,又是否務實做法?宮家未有正面回應有關中國的部分,但揚言在「竹島日」問題上,韓國政府明白日方「已有一定讓步」,因為日本政府「並未派出外務省高官」,而是只派出較低級的政務官,出席由島根縣政府而非中央所搞的「竹島日」活動。宮家揚言,韓方對這些細節都「很了解」、也明白東京需要照顧國內的民族主義聲音,故此首爾雖然表示強烈抗議,但未有採取任何實際反制措施。

宮家的言論,不禁令人想起,日本政府去年堅稱,「國有化釣島」只是為了令「事件不會變得更糟」的觀點,惟在中方眼中,這絕對是「討便宜還要賣乖」的砌辭。

「民族主義在華更危險」

宮家聲言,中國的民族主義傾向要比日本更嚴重,並認為這與中國缺乏民主有關。他強調民族主義可以是健康的,但聲稱中國只有起碼在一定程度上採取民主制度,才能化解無法控制民族主義的風險。他聲言:「沒有民主土壤的國家,民族主義高漲很危險,這情不但在亞洲,在歐洲也曾出現。」

不過回顧歷史,德國的納粹主義和日本1930年代的軍國主義,都在國家存在民主選舉的背景下,漸漸發展出來。有民主是否就能防止民族主義走向極端,也許需要更多深入的探討。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明報 國際版 2013-4-22)

2013/04/08

日本專家系列:財金篇

央行前副行長:通脹2%兩年難實現

【明報專訊】日本央行新行長黑田東彥上周公布大膽刺激經濟方案,誓言「大約兩年內」實現2%通脹目標、結束國家長達20年的通縮噩夢,但不少評論質疑承諾是否可行。曾與黑田同被視為新行長熱門的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央行前副行長岩田一政,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認同2%的通脹目標「完全正確」,但相信這是「中長期」過程,最快要5年才可達成。


達通脹目標至少需5

本報記者上月應日本外務省邀請,走訪日本接觸日本官員和專家。岩田一政向本報表示,日央行以往將通脹目標定為1%,卻連這個目標也達不到,可想而知要達到2%的通脹目標殊不容易。他認為,目前日本通縮率為0.2%,若扣除能源費和食品費,通縮率更達0.7%,若要「扭縮為漲」,就要增加貨幣供應。

他堅稱,2%通脹目標並非不可能達到,因為其他發達國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也能保持2%左右的通脹水平,「從中長期來說這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要在兩年內達到目標就「極為困難」。參考GDP增長和通脹率的關係,他估計最快需要5年才能達成。

不加推關稅可免幣戰

日央行大搞寬鬆措施「印鈔」,惹來掀起國際貨幣戰的爭議,出口競爭對手韓國尤其擔憂,質疑日本的措施是「損人利己」。岩田則堅決否認爆發貨幣戰的可能性,強調如今跟1930年代大不相同,當時許多國家在貨幣戰的同時增設關稅壁壘,希望保護貿易經濟、為周邊國家帶來貧窮化,但「如今日本推出貨幣寬鬆措施,只是為了搞活國內經濟,解決困擾廿年的通縮難題。若日本復蘇,對貿易伙伴也有利」。

倡設匯率頂線及底線

岩田聲言,「長遠而言,日本復蘇也會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匯率的下降」,重申日圓貶值雖然有利日本出口,但從國外進口也會變貴,這是對日本不利,而對其他國家有利,「因此當前情並不屬於貿易戰爭」,只要在推出貨幣寬鬆措施的同時,不搞額外的關稅壁壘,「就不會令周邊國家陷入貧窮化」,所謂的「貨幣戰」亦不會重演。

記者問,日圓貶值是雙刃劍,雖對出口有利,但能源進口成本卻大漲,那會否得不償失?岩田答道:「當然,對不同行業來說,最有利的匯率也有不同:對出口業來說,自然是日圓愈貶值愈好,但對能源業,日圓價值則是愈高愈好。市場匯率有時會偏離真實經濟狀,我個人認為,匯率應設立頂線和底線,頂線是為了確保出口企業不會覺得在國內無法生產下去而離開國家,底線則是為了進口為主的企業如電力公司等。日圓的水平應按經濟資產水平決定。」對於領土爭議衝擊到日本與中韓的貿易關係,甚至在兩國引發罷買日貨行為時,岩田坦言擔心這對日本出口有所影響,但他相信韓國的情况沒有中國那麼激烈。他直言中日領土問題難在短期解決,但希望不會影響經濟貿易。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明報 國際版 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