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8

日本專家系列:財金篇

央行前副行長:通脹2%兩年難實現

【明報專訊】日本央行新行長黑田東彥上周公布大膽刺激經濟方案,誓言「大約兩年內」實現2%通脹目標、結束國家長達20年的通縮噩夢,但不少評論質疑承諾是否可行。曾與黑田同被視為新行長熱門的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央行前副行長岩田一政,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認同2%的通脹目標「完全正確」,但相信這是「中長期」過程,最快要5年才可達成。


達通脹目標至少需5

本報記者上月應日本外務省邀請,走訪日本接觸日本官員和專家。岩田一政向本報表示,日央行以往將通脹目標定為1%,卻連這個目標也達不到,可想而知要達到2%的通脹目標殊不容易。他認為,目前日本通縮率為0.2%,若扣除能源費和食品費,通縮率更達0.7%,若要「扭縮為漲」,就要增加貨幣供應。

他堅稱,2%通脹目標並非不可能達到,因為其他發達國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也能保持2%左右的通脹水平,「從中長期來說這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要在兩年內達到目標就「極為困難」。參考GDP增長和通脹率的關係,他估計最快需要5年才能達成。

不加推關稅可免幣戰

日央行大搞寬鬆措施「印鈔」,惹來掀起國際貨幣戰的爭議,出口競爭對手韓國尤其擔憂,質疑日本的措施是「損人利己」。岩田則堅決否認爆發貨幣戰的可能性,強調如今跟1930年代大不相同,當時許多國家在貨幣戰的同時增設關稅壁壘,希望保護貿易經濟、為周邊國家帶來貧窮化,但「如今日本推出貨幣寬鬆措施,只是為了搞活國內經濟,解決困擾廿年的通縮難題。若日本復蘇,對貿易伙伴也有利」。

倡設匯率頂線及底線

岩田聲言,「長遠而言,日本復蘇也會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匯率的下降」,重申日圓貶值雖然有利日本出口,但從國外進口也會變貴,這是對日本不利,而對其他國家有利,「因此當前情並不屬於貿易戰爭」,只要在推出貨幣寬鬆措施的同時,不搞額外的關稅壁壘,「就不會令周邊國家陷入貧窮化」,所謂的「貨幣戰」亦不會重演。

記者問,日圓貶值是雙刃劍,雖對出口有利,但能源進口成本卻大漲,那會否得不償失?岩田答道:「當然,對不同行業來說,最有利的匯率也有不同:對出口業來說,自然是日圓愈貶值愈好,但對能源業,日圓價值則是愈高愈好。市場匯率有時會偏離真實經濟狀,我個人認為,匯率應設立頂線和底線,頂線是為了確保出口企業不會覺得在國內無法生產下去而離開國家,底線則是為了進口為主的企業如電力公司等。日圓的水平應按經濟資產水平決定。」對於領土爭議衝擊到日本與中韓的貿易關係,甚至在兩國引發罷買日貨行為時,岩田坦言擔心這對日本出口有所影響,但他相信韓國的情况沒有中國那麼激烈。他直言中日領土問題難在短期解決,但希望不會影響經濟貿易。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明報 國際版 2013-4-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