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4

世局解碼:敘利亞內戰

敘170萬人淪難民 全球廿年最大危機

【明報專訊】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已接近兩年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稱,這場內戰已造成至少10萬人喪生,估計逾170萬名敘利亞人逃往鄰國淪為難民。聯合國難民署署長更形容,該國已出現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如今局勢最大變數,是華府會否直接介入這場內戰,但有中東問題專家向本報指出,這情不大可能出現,相信內戰短期內結束機會渺茫。



「阿拉伯之春」前年3月捲至敘利亞,示威者蜂擁上街要求總統巴沙爾下台,卻換來血腥鎮壓,為這場內戰掀起序幕。如今戰事更牽動中東以至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巴沙爾政權獲俄羅斯和伊朗等撐場,至於反對派則得到西方以至沙特阿拉伯等中東遜尼派勢力支持。政府軍一度在戰事處下風,但在黎巴嫩什葉派游擊隊真主黨直接派出武裝分子助戰後,局勢逐漸扭轉,近期先後重奪兩大戰略重鎮古賽亞(Qusair)和霍姆斯(Homs)。

聯國:盧旺達屠殺後最嚴重

而在國際政壇,美國為首的西方則與俄羅斯角力,6月八國集團(G8)峰會時,雙方一再拉鋸,最終會議公報對敘國局勢的墨毫無新意,對戰並無影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系教授格爾文(James L. Gelvin)向本報坦言,美國雖站在巴沙爾對立面,但一來莫斯科力保後者,二來華府另有諸多顧慮,暫亦無意直接介入戰事。

格爾文認為,對莫斯科來說,支持政府軍「本小利大」,加上後者漸已扭轉劣勢,目前更不會考慮離棄巴沙爾,換言之後者政權自我崩潰的機會幾不存在。在這情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會否更直接地介入內戰便成最大變數。

美俄角力 戰局僵持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丹普西(Martin Dempsey)上月23日向參議院發表公開信,羅列美軍可以動用的五大軍事選項,包括最受關注的設立禁飛區。不過格爾文指出,丹普西的講法不過是典型美式官僚做法,刻意給出太軟弱或太過火的選項,令國會缺乏選擇餘地,只好認可其拒絕介入的真正想法,相信總統奧巴馬亦抱相近觀點。

事實上,美英法三國在G8峰會前後無視聯合國調查報告對反對派的質疑,一再指控政府軍使用化武,逾越奧巴馬定下的動武「紅線」,但最終未有公開表明尋求軍事介入。格爾文指出,華府內部確為介入與否現分歧,部分高級官員傾向加大美國角色,包括向反對派提供重型武器,但奧巴馬對此極為抗拒。

專家:美樂見敘陷越戰式泥沼

他認為,華府虛張聲勢正常不過,因從戰略角度看,這場內戰維持鬥而不破局面,才最符合美國利益。他解釋,即使反對派獲最後勝利,到頭來仍可能損害美國利益:西方對反對派內部組成深有疑慮,尤其是部分成員與恐怖組織關係密切,隨時倒轉槍頭對付自己。以戰鬥力最強的「努斯拉陣線」(Jabhat al-Nusra)為例,近月便被指已為伊拉克蓋達收編,在佔領區推動塔利班式統治。

格爾文直言,白宮之所始終只允向反對派提供輕型武器,目的就是令戰一直僵持。他甚至認為,華府如今處理手法更似要拖延戰事,背後目的恐怕是將伊朗和真主黨拉入恍似越戰般的泥沼,藉此間接削弱兩大中東地緣政治對手,從而收到更合乎華府利益的戰略效果。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下,血腥內戰無法休止,敘利亞人的苦日子亦更難見到盡頭。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明報 國際版 2013-8-4)

1 則留言:

  1. [跟稿] 逃難童親睹母被割喉殺害

    【明報專訊】敘利亞爆發內戰後,大批難民湧至黎巴嫩、土耳其與約旦等鄰國,導致當地資源短缺,其中在黎巴嫩,官方數字顯示敘國難民已逾60萬人,非官方統計更估計今年底將逼近200萬。黎巴嫩總人口僅400多萬,難民為這個資源本已分配不均的國家帶來嚴重政治、經濟、醫療、教育等問題。

    鄰國黎巴嫩超負荷

    宣明會黎巴嫩總幹事戴克(Anita Delhaas-van Dijk)向本報表示,黎巴嫩多個與敘國接壤地區的人口,因難民湧入大增2至3倍,本已非常簡陋的村落人滿為患。「黎巴嫩境內並無官方難民營,難民僅能租用地窖、閣樓等地方居住,那些地方可能沒水電供應,衛生環境亦不堪入目」。

    戴克表示,黎巴嫩每日均發生難民襲擊事件,「難民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宗教文化背景,政府軍與反對派支持者、基督徒與遜尼派或什葉派信徒時有衝突」。雖然許多黎巴嫩人多同情難民,但隨社區壓力增加,黎巴嫩人與難民的對立也升溫。

    兒童往往是戰火中最無助的一群。戴克說:「去年12月我接觸到一名難民女孩,她告訴我,有一天槍手闖進學校,就這樣,她便被迫失學逃難,直至今年4月才能在黎巴嫩繼續學業;另一名男孩對我說,親眼目擊自己的母親被人割破喉嚨而死。」

    她指出,難民兒童令黎巴嫩教育體系受衝擊,學校要挪出時間及資源教育難民兒童,令黎巴嫩學童的上課時數減少。宣明會在當地提供「社會凝聚計劃」,助難民兒童在安全環境中學習生活,並提供心理輔導幫他們忘記傷痛。雖然香港與黎巴嫩相隔近8000公里,但戴克認為,港人不應置身事外,她希望港人透過捐款等途徑盡己所能為難民出一分力。

    明報記者 吳克穎

    回覆刪除